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管理工程学院组织全院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周活动。
躬亲实践,丰富劳动精神新内涵
学院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课和理论课,引导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劳动精神学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劳动教育实践课中,同学们躬亲实践,认真做好劳动内容,丰富劳动价值观。管科214班仪鹏表示:通过劳动,我可以深切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深刻地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今后我会认真参与劳动活动,勇于担当,为美好生活助力!

学院2021级各团支部就如何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等话题纷纷开展主题团日活动。2021级辅导员韩群表示:通过对劳动教育意义地探讨,能够更好地教育团员青年正确理解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激励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点滴做起,树立日常劳动新观念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宿舍、教室卫生做起,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学院每周学院定期开展学生宿舍卫生清洁与内务整理活动,公寓自管会线上线下专题发布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学院高度重视优秀宿舍的模范辐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优秀宿舍评比活动,在28星评选中设置“宿舍之星”等奖项,并积极在线上开展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生活劳动。

志愿先行,赋予劳动教育新价值
学院积极开展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探索形成“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的实践模式。在学生返校,疫情防控等同学们需要的每一个场景,都会有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热心为同学服务。志愿者们不求回报,积极奉献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院团委书记宋晓峰表示:学院志愿者们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中锤炼了意志品质,他们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在重大风险挑战中的主动担当精神,丰富了劳动教育内容及内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

奉献社会,创新劳动教育新模式
学院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坚持以劳动实践周为契机,发挥劳动育人实效,为社会发展贡献了管院力量。学院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研究中心和滨海智慧养老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两个平台,结合学科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劳动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实现专业技能提升和服务社会的统一。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新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研究性学习,将劳动教育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劳动成果。

学院坚持将劳动教育融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多措并举强化劳动教育实效,积极探索具有管院特色的“劳动教育+”的实践新模式,让大学生真正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撰稿:陈紫雨,李佳妮;审核:王中帅)